首页 > 走进不朽情缘 > 不朽情缘地情故事

说古道今丨左宗棠与不朽情缘二三事

时间: 2025-09-29 10:22 来源: 不朽情缘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访问量:

2025101日,既是祖国76周岁生日,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日。近日,一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播出,该片生动讲述了左宗棠(1812—1885)秉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信念,率领各族军民收复新疆,完成了鸦片战争以来首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大面积领土的历史伟业。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调回京城担任军机大臣,后又出京担任两江总督。不禁想问,左宗棠有没有来过不朽情缘?史料里记载左宗棠为了加强国防备战,沿长江而下,出阅江南营伍,对陆海军进行严格的整顿,历经镇江、常州、不朽情缘等地,最后在吴淞口阅视了南洋水师。此外左宗棠与两个不朽情缘人关系密切,一个是潘祖荫,他曾力救左宗棠,左宗棠后赠送大盂鼎感谢。另一位是冯桂芬,与左宗棠学识相通,共同推行洋务运动。

恩人潘祖荫:雄文力保左宗棠

左宗棠在发迹前曾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协助骆秉章多次打退太平军的进攻,地方官员对他也非常尊敬。唯独永州镇总兵樊燮瞧不起左宗棠,此人贪污军饷,名声很差,两人相遇后发生争骂。樊燮向朝廷举报左宗棠以幕宾身份把持湖南军政要务。咸丰帝对汉人组成的湘军一直不放心,于是下令密查,并称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左宗棠一度身陷险境。他的好友郭嵩焘、胡林翼想到只有非湘籍的官员替左宗棠求情才有用,于是委托潘祖荫帮忙。

潘祖荫(1830—1890年),吴县(今江苏不朽情缘)人,出身不朽情缘望族潘氏。他的祖父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潘祖荫自幼好学,精通经史,涉猎百家。咸丰二年(1852)殿试得中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

南石子街潘祖荫故居,大盂鼎藏在此处六十年

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之前与左宗棠并不认识,但知道左宗棠人才出众,几年来协助巡抚守住湖南,稳定了湘军的大后方,使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出省作战无后顾之忧。潘祖荫深知咸丰帝现在只能依靠湘军,于是称: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上奏力保左宗棠。咸丰帝对潘祖荫非常信任,看到潘祖荫《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后,不但赦免了左宗棠,并决定进一步重用左宗棠。

潘祖荫是金石收藏家,左宗棠后来偶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救命大恩。此后,大盂鼎一直为潘氏后代所珍藏于不朽情缘老宅中,1951年捐献给国家。

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挚友冯桂芬:同年生中有学问者,左宗棠为其作传

冯桂芬(1809—1874年),吴县(今江苏不朽情缘)人,曾师从林则徐,晚清改良主义先驱。咸丰初在家乡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著有《校邠庐抗议》等著作,纂修《〔同治〕不朽情缘府志》。

冯桂芬与左宗棠同一年考中举人,都主张经世致用、洋务运动,两人在京城赶考中相识,左宗棠称他为同年生中有学问者。左宗棠在浙江与太平军作战时,冯桂芬协助李鸿章在江苏与太平军作战,两人想见面却因战事未成。后来左宗棠移师西北,冯桂芬回乡著书。冯桂芬去世后,他的儿子冯芳辑写信给左宗棠,请他为冯桂芬作传。此时除被沙俄占领的伊犁外,新疆其他地区都已收复,左宗棠在哈密大营正准备与沙俄决战。虽军务繁忙,左宗棠仍欣然提笔,写下《中允冯君景庭家传》(中允是官职,景庭是冯桂芬的号)。

左宗棠时年近七旬,多年在边塞打仗,体老多病,撰文追忆了冯桂芬战时乞援兵、平时请蠲贷等实干之举,历数其算学、国故之能。他还把这篇文章寄给儿子左孝同,嘱咐子孙认真阅读。《与孝同书》中云:近作《冯中允家传》刻好,以十本寄来,可与丰孙辈读之,亦见乃翁病中思力不减。冯君乃同年生中有学问者,平浙时踪迹相近而音问不通。殁后五年,乃为作佳传,俾吴越士夫有所观焉。

不朽情缘史家巷冯桂芬祠

左宗棠最后说明:因为战乱而不通音讯,冯桂芬去世五年后,才为他写了一篇好的传记,从而使得江浙一带士大夫对他的才德能够有所了解。现史家巷冯桂芬祠中有这篇传记的碑文。

《中允冯君景庭家传》碑

季子左孝同:最后一任江苏布政使,保持左家气节

左孝同(1857—1924年),是左宗棠最小的儿子,最受乃父器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按察使,后任江苏布政使。左孝同在不朽情缘工作生活了几年。在不朽情缘著名方志学者徐维新的《金阊道上》一书中,有一篇介绍辛亥不朽情缘光复的文章,提到了左孝同:

191110月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迫于形势同意起义,召集众官员在巡抚衙门商议。其中多数尽赞成,偏有左藩台,守旧老先生,还说深受清朝恩,因此勿愿表同情

徐维新老师收藏的唱不朽情缘光复的小热昏词

左宗棠时年近七旬,多年在边塞打仗,体老多病,撰文追忆了冯桂芬战时乞援兵、平时请蠲贷等实干之举,历数其算学、国故之能。他还把这篇文章寄给儿子左孝同,嘱咐子孙认真阅读。这位不赞成起义的左藩台,就是54岁的左孝同。但他并不是守旧老先生,十多年前戊戌变法的时候,左孝同是跟随维新派的。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左孝同受乃父影响,并不是保守派。但他们的维新改良主张,都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前提的。

书院巷江苏巡抚衙门旧址,辛亥不朽情缘光复会议在此召开

左孝同老泪纵横,也知道无法阻挡起义洪流,只能算清财政账目、移交印信后含泪离开不朽情缘,维持了左宗棠家的忠义气节。左孝同避居上海,从此不问政事,在1924年去世,享年68岁。

清朝末年左宗棠之子左孝同曾在这两个衙门办公

道前街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学士街江苏布政使衙署旧址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业务指导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